2025-08-02 17:35:14
意大利米蘭—2025年7月15日,香港高等商學院-中歐時尚研究院118期「中意時尚管理DBA課程」的學員們在結束中國模組的學習後,來到QS藝術與設計排名全球第六、歐洲第三、意大利第一的米蘭理工大學POLI.design設計學院進行「米蘭模組」的深度學習。
香港高等商學院118期「中意時尚管理DBA班」的學員擁有非常好的教育背景,都是中國知名的時尚企業家和時尚品牌管理者、以及中國知名高校院長、教授等。在米蘭模組的專業學習中,將為他們帶來智慧啟發和靈感。
香港高商118期中意時尚管理DBA班「米蘭模組」學員與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院長Francesco Zurlo教授合影
中意時尚管理DBA課程米蘭模組開學典禮
Cabirio Cautela米蘭理工大學POLI.design設計學院院長開學致辭
“我代表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POLI.design設計學院歡迎遠道而來的中國時尚企業家和高校教授學者們,米蘭是全球公認的“時尚之都”和“設計之國”,是最適合學習設計管理與奢侈品牌管理的地方,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是名副其實的全球設計名校,設計專業常年在全意大利排名第一、歐洲第三、全球排名第六。希望未來雙方共同攜手加強更深層次的學術交流,積極推動中意時尚人才、教育、文化、產教融合等方面的發展和建設。”
香港高等商學院院長、中歐時尚研究院院長英國皇家學會工藝院終身院士(FRSA)吳波教授致辭
“今年是香港高等商學院第三屆的「中意時尚管理DBA班」,你們都是具有豐富經驗的企業家/高層管理人員和中國知名學府院長、教授,屬於中國時尚商業和時尚教育的中流砥柱。來到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這所全球頂級名校,希望你們多跟這些頂尖教授學習專業知識,向新的學術高地攀登!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在接下來米蘭模組的學習中把自己提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學以致用,把所學到知識運用到中意時尚管理DBA論文中,為自己和中國時尚產業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中意時尚管理DBA課程米蘭模組
模組一:意大利時尚設計與創新
Beatrice Rossato是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設計系博士、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POLI.design配飾設計碩士教授、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珠寶和配飾課程最終合成實驗室導師。
Beatrice Rossato聚焦時尚設計中的創新本質、歷史演進及核心邏輯,強調創新並非孤立發明,而是基於需求的系統性演變。設計開發多為 “演繹過程”,非突發靈感,而是通過小步驟根據特定需求逐步塑形,即 “功能性的美感”。同時介紹了時尚創新的歷史演進,從古代至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工業革命影響。同時結合關鍵時尚革新案例:Coco Chanel:“小黑裙” 打破社會階層的服裝分類,強調 “穿著方式” 而非服裝本身的浮誇美學。
下午部分圍繞“時尚作為一種符號語言”展開,分析時尚如何通過媒介被構建、傳播,並塑造文化意義。詳細闡述了時尚的符號性本質:時尚是 “符號系統”,每件服裝或物品都傳遞特定資訊;時尚設計師需承擔研究者、解釋者、觀察者、敘述者的角色。
第一天的課程構建了“時尚既是功能與需求的產物,也是符號與媒介的文化表達” 的核心邏輯,串聯起設計創新的歷史脈絡與傳播機制的演變。
香港高商-中歐時尚研究院118期中意時尚管理DBA課程「米蘭模組」課堂
中意時尚管理DBA課程米蘭模組
模組二:意大利設計思維與創新
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Francesco Zurlo 教授是國際著名設計管理戰略專家、工業設計師,CI.Lab 創意產業實驗室創始人和主任,米蘭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商業設計思維觀察站科學委員會成員,ADI意大利設計協會成員。
Franceso Zurlo 教授為香港高商118期中意時尚管理DBA班「米蘭模組」講授「意大利設計思維與創新」,Zurlo 教授在課堂中講到,戰略設計的目的不是要去創新一個產品,而是要去做一個創新的產品系統。也就是說要在你的產品系統後面明確一個非常鮮明的概念,這個概念就是你在市場行銷,以及傳播中所要講述的故事,而這個故事我們就可以把他看作是這個企業的戰略。
對於意大利設計而言,不僅僅是在技術層面的,意大利設計是處於技術和人文的一種對話。人文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真正的瞭解了一個國家的文化或者是一個地區的文化才能夠為你未來的受眾來提供一個他們最能夠滿意的產品或者說服務。
Franceso Zurlo 教授的課程以完整的理論框架作為基礎,同時也會提供一些文化方向的背景來進行創作,讓企業家學員在以後的創新設計中具備獨立思考,獨立實踐的能力。分析奢侈品行業最佳當代設計的主要案例研究、分析意大利和歐洲設計和時尚體系當代發展的最新理論和案例,研究當代歐洲設計最重要和標誌性的產品等,深受學員們的歡迎。
香港高商-中歐時尚研究院118期中意時尚管理DBA課程「米蘭模組」課堂
香港高等商學院院長吳波教授向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院長Francesco Zurlo教授贈送禮物,見證中意兩院的“雙向奔赴”